(1)警惕聚合反应下的理性遮蔽。新媒体时代,信息叠加、高度关联、“井喷”传播,让各种“疫情声音”以集体的方式涌现在人们眼前。尤其是负面疫情信息,通常以博眼球的标题和迎合民众恐慌心理的内容,冲击着我们的理性防线。朋友圈更是如此,因为这些大多是“亲朋好友”的声音,更能够激起我们的感性认同,而非理性思考,甚嚣尘上的谣言“喝酒杀毒”“吸烟防病”就是这样在朋友圈大肆“传染”的。
(2)警惕双重异化中的情绪失控。传播主体在发布疫情信息时的“加工”,以及传播受众在接收疫情信息时的“再加工”,共同构成了疫情信息传播的双重异化。这样的双重异化,以负面疫情为主要内容时,就更容易调动民众的集体情绪,引起失控“发声”。朋友圈,同样是我们宣泄情绪的主阵地,“钟南山院士呼吁戴口罩”引起全国各地口罩脱销,过度消费医疗资源迫使一线医护工作者面临风险,都是民众集体恐慌和焦虑造成的。
(3)警惕虚拟社群内的真相不明。信息叠加的强烈排挤性往往容易形成同类信息场,微博等其他平台是利用算法推送,朋友圈则是点燃“圈内人”的热切关注,要么是正面信息引发“圈内人”的狂欢,要么是负面信息宣泄“圈内人”的愤怒。“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负面疫情信息,引发的正是武汉籍、甚至湖北籍以外的全国“圈内人”的愤怒,大家表面在朋友圈争相传递“武汉加油”,却在行动上对“武汉人”严防死守,根本不论其带病与否,也就无从考虑事实真相。
朋友圈是“亲朋好友”的交流场,是“圈内人”的聚集地,面对汇聚而来的各类信息,我们一定要稳住心神、理性判断,在信息不明时避免造谣、传谣,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