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必备常识II

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内容+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内容:

(1)按照心理危机不同等级,综合应用基本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以期恢复当前疫情过度反应群体或重点个人心理应激失衡状态;


(2)了解当事人及相关密切人员心理损伤的基本状况,发现可能出现的严重情绪失控、紧急群体心理事件等苗头,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通过实施心理干预,促进形成抗疫情心理支持的互助网络。


1




心理危机损伤评估的内容






    首先,通过评估了解当事人当前危机状态的情境、当事人应对危机所出现的各种变化是整个干预的前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危机的严重程度,及时识别区分高危人群、普通人群;对高危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②当事人的情绪状态,即情绪的能动性或无能动性的水平或程度;


    ③当事人应对危机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应对机制、支持系统及其它可以利用资源;


    ④当事人自杀或伤人的可能性。通过这些内容的评估,不断修正我们的干预方案,才能更好的做好危机干预的工作。


2


心理危机严重程度评估





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当事人的主观感受,二是干预者的客观评价。通常情况下,置身于危机之中的当事人,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着危机工作者还有多长时间来安全地解决危机。客观评价主要基于三个方面来确定危机损伤的严重程度。


情感

状态


    情感的异常是当事人进入失衡状态的最初表征。过于激动而失去控制,过于退缩而不愿见人都是情感异常的表现。危机干预工作者可以通过帮助当事人以适当而现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来恢复情感的自控能力。


    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危机当事人的情感反应是否在否认危机情境?情感的反应性质是否合乎逻辑?当事人的情绪状态在多大程度上由别人引起或因受别人的影响而被夸张了?在某一特定情境中,是否与人们通常的情感反应一致?

行为

能力



    促使危机当事人能够立即采取行动方案,且积极行动起来,是恢复主观能动性的最便捷而有效的方法。一些报告指出,那些曾成功渡过危机后又积极反思危机经历的人表示,之所以能够在置身于危机之中很快恢复,得益于当时参加了一些具体的、及时的活动。


    可见,一旦当事人行动了起来,做些具体的事情,就会向积极方向迈出了步,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主观能动性,营造了不断向前进步的氛围

认知

状态



    对危机认识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是评价当事人认知状态变化的基本方法。当事人对危机事件存在合理化或夸大化的程度如何?


    对危机情境的信念并以更积极、更冷静、更合理的方式重新理解危机情境的可能性有多大,都是评价认知状态的具体内容。



3



心理危机临床表现评估





    有助于危机干预机制的实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心理状况评估:处于危机状态时,个体往往表现为高度紧张、焦虑、抑郁、悲伤和恐惧,有的时候出现敌对、愤怒、失望等情感。同时还会出现注意力过分集中于急性悲伤之中,并导致记忆和识别能力的下降。


    ②行为表现评估: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均下降,社会功能下降,退缩、不愿与人交往;对前途的悲观失望出现行为上的迟滞,变得漠视他人的帮助和关心,有的还可能发生自杀和伤害他人行为。


    ③生理状况评估:出现躯体不适如食欲不振、心悸、头痛、失眠等等。临床方面的评估还可使用“SCL-90”、“CMI量表”,予以辅助评估。

扫码联系山青云白心理导师

扫码关注

立即扫描二维码
用心沟通
欢迎在线和我们的助理咨询师交流
我们不夸大问题 不渲染情绪
只在意你最真实的感受
怡诚心理健康咨询

扫码关注山青云白公众号

怡诚心理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每天推送心理文章和心理活动

24小时咨询热线
13954186930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营市西街18号C座4楼B401室